婚姻中,女人最害怕的事情要不就是遇到一个花心的男人,总是在外面风流债,而且彻夜不归不顾家,要不就是有家暴倾向,经常对自己施暴。后一种男人堪称婚姻的噩梦,因为他会毁了一个女人的一生,在她内心种下阴影种子。就算以后的自己能够遇到一段幸福的婚姻,她们也会非常敏感,甚至还会因此而连累到自己的孩子。可以说,家暴男间接伤害了两条生命。然而,很多女人根本没有面对家暴男的勇气,只会在婚姻里面忍饥挨饿丝毫不懂得反抗,生怕一反叛就会得到对方更多的施暴。那么,女人应该如何面对男人的家暴呢?
其实,能够遇到家暴男的女人无非有三种方式。第1种方式就是你们的婚姻并不是正常恋爱的情人,而是通过相亲得来的或者父母推荐而来的情人。在这种方式下,你们对他的了解根本不深刻,父母对他的了解可能只是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而已,根本不可能有个全面的认识。然而,他们觉得你到了一定年纪,必须尽快为你安排一门轻事,为自己了结心愿。在这种前提下,那个男人只要表现出适当的表面现象,就能够将一切人欺瞒过去了。等到婚后,女人才知道自己嫁给了对一个多么可怕的男人。
第2种方式就是对感情非常冲动的情人。有些女人对感情非常冲动,没有多加思考就和对方私定终身了,甚至都走入婚姻了。为了能够和对方成为夫妻,她们甚至和自己的父母闹掰了,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缘分。就算和父母对抗也要和对方成婚,可惜,她们的眼光本身就有问题,没有好好考量对方的内外心性格,以至于酿成恶果。试想一下,有些男人非常善于隐藏,婚前的他是个乖乖男,对你非常好,可背后的他却是个家暴男。有些女人长时间恋爱都没办法发现她的真实面目了,更何况冲动的你呢?所以,当你没有仔细考虑就冲动的嫁给了对方以后,很容易就发现对方竟然是个有家暴倾向的男人。
第3种方式就是有特殊情况的情人了。这种特殊情况如我在前文所述说的一样,这类男人隐藏的非常深,以至于多年观察也无法发现他们的真实面目,亦或者在后来的生活中因为某些变故而发生了剧烈改变,产生了压迫倾向。如果是前者,这种男人在生活中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。和你相处的几年时间里,他们一直是爱你的情人,把你当成了自己的宝贝,以至于女人产生误判,将对方当成一个可以和自己走向未来的情人。最终,她们享受了自己的错误判断所带来的恶果。如果是后者,这类男人本身就是个好男人,把女人宠到骨子里了。就算是婚后,他们也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好男人。然而,生活对他们的打击实在太大了,以至于性格产生了巨大变化,竟然从乖男人变成了家暴男,不把女人当成一回事了,频频施暴。
无论是哪种方式遇到的家暴男,女人都切实受到了巨大的伤害,特别是心理伤害。在这种伤害的刺激下,她们开始对男人产生了恐惧情绪,生怕自己所遇到的男人都是家暴男,还有可能对婚姻产生了惧怕心理,害怕和他人走入婚姻,害怕和他人领证结婚。无论是哪种害怕,这类女人都无法快乐走进一段新的感情了,有些人甚至还会因此走入歧途,一辈子都不愿意结婚了,由此可知家暴男的可怕所在。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家暴难,那么,你是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离开这段婚姻了,千万不要想着如何挽救他,也不要想着如何顺从他。
有些女人本身就较为善良,这种善良是无底线的善良,不把自己当成一回事的善良。她们认为对方虽然是个家暴男,可自己有责任将他拯救出来,认为他还是有药可救的。在这段婚姻中,她们虽然受到了家暴男的施暴,却认为双方是有感情的,而这段感情足以让她们忘记一时的痛苦。所以,这种女人开始留在婚姻里面忍受家暴男的施暴,不做任何反抗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挽救家暴难,只希望能够将他们带回正常世界,和自己重新开始生活。
有些女人可能因为孩子和的原因而选择留在这个家庭里面。她们认为家庭的完整才是对孩子的最大的幸福,因而忍受了极大的困难,只希望家庭能够维持最低限度的完整,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。可惜,她们却不知道家暴本身就对孩子造成了难以言喻的伤害,甚至还会让孩子因此而形成极端性格,对他日后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。此外,有些女人则是因为感情的原因才愿意留在这段婚姻中。她们和家暴男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美妙的爱情,甚至开出了特别美丽动人的爱情之花。可这段感情已经是过去式的感情了,你们也只是过去式的情人,根本不是现如今的状态了。那个家暴男施暴的时候,可没有想过你们的幸福感情,只是想通过施暴来满足自己的欲望。
总而言之,无论是你是因为哪些方面的原因而愿意忍受家暴男的施暴,都应该及时离开这栋婚姻了。试想一下,对方已经对你动手了,怎么可能和你好好走下去呢?就算能够走下去,你所能够忍受的也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而已。你的善良需要留给有需要的人,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善良。你的孩子虽然需要完整的家庭,但他更加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。施暴男的出现已经破坏了和谐的状态,甚至将孩子引向极端的道路。你们的感情只是过去式的感情了,你又何必因为过去的感情而对他念念不忘呢?如果你不幸遇到了家暴男,请你离开他吧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[爱情人网,www.iqingren.com]
原文链接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