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经说:“彼岸花,开一千年,落一千年,花叶永不相见。情不为因果,缘注定生死。”
关于彼岸花,有这样一个传说。相传以前有两个人名字分别叫做彼和岸,上天规定他们两个永不能相见。但他们心心相惜,互相倾慕,终于有一天,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,偷偷相见。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,他们见面后,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,而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英俊潇洒的青年,他们一见如故,心生爱恋,便结下了百年之好,决定生生世世永远厮守在一起。 结果是注定的,因为违反天条,这段感情最终被无情的扼杀了。天庭降下惩罚,给他们两个下了一个狠毒无比的诅咒,既然他们不顾天条要私会,便让他们变成一株花的花朵和叶子,只是这花奇特非常,有花不见叶,叶生不见花,生生世世,花叶两相错,注定此生无法相见。 传说轮回无数后,有一天佛来到这里,看见地上一株花气度非凡,妖红似火,佛便来到它前面仔细观看,只一看便看出了其中的奥秘。佛既不悲伤,也不愤怒,他突然仰天长笑三声,伸手把这花从地上给拔了出来。佛把花放在手里,感慨的说道:“前世你们相念不得相见,无数轮回后,相爱不得厮守,所谓分分合合不过是缘生缘灭,你身上有天庭的诅咒,让你们缘尽却不散,缘灭却不分,我不能帮你解开这狠毒的咒语,便带你去那彼岸,让你在那里花开遍野吧。”佛在去彼岸的途中,路过地府里的忘川河,不小心被河水打湿了衣服,而那里正放着佛带着的这株红花,等佛来到彼岸解开衣服包着的花再看时,发现火红的花朵已经变做纯白,佛沉思片刻,大笑云:“大喜不若大悲,铭记不如忘记,是是非非,怎么能分得掉呢,好花,好花呀!”佛将这花种在彼岸,叫它曼陀罗华,又因其在彼岸,叫它彼岸花。
可是佛不知道,他在忘川河上,被河水褪色的花把所有的红色滴在了河水里,终日哀号不断,令人闻之哀伤,地藏菩萨神通非常,得知曼陀罗华已生,便来到河边,拿出一粒种子丢进河里,不一会,一朵红艳更胜之前的花朵从水中长出,地藏将它拿到手里,叹到:“你脱身而去,得大自在,为何要把这无边的恨意留在本已苦海无边的地狱里呢?我便让你做个接引使者,指引他们走向轮回,就记住你这一个色彩吧,彼岸已有曼陀罗华,就叫你曼珠沙华吧。” 从此,天下间就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彼岸花,一个长在彼岸,一个生在忘川河边。彼岸花从此之后开在忘川河旁。人死后会踩着它一路前行到奈何桥边,闻着花香就会想其前世的自己。那一地的赤红,如血,美丽,妖艳。春分前后三天,秋分前后三天,她会非常准时的开花。花开,就在生与死的彼岸。于是,人们看她着迷但更害怕,就把灾难、死亡与分离加在了她身上。守护忘川河旁彼岸花的花妖曼珠和叶妖沙华,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,但从来没有见过面,因为彼岸花花开无叶,有叶无花。他们疯狂的思念彼此,终一日,他们也违背神的旨意偷偷的见了一面。那一年的彼岸花,红艳艳的配着耀眼的绿色,格外的妖艳美丽。神知道后,他们被打入轮回,并被诅咒永远不能在一起,生生世世受尽磨难。从此,曼珠、沙华每一次的轮回,只能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花香想起前世的自己,发誓不分离,然后又再度轮回…… 于是,彼岸花的花语也叫:伤心的回忆。如果彼此相爱,就算永不相见、历经磨难,也不会忘记;但不爱了,忘记了,又何必勉强、坚持不放呢?彼岸花只是佛祖开的一个玩笑,站在此岸看彼岸,跟站在彼岸看此岸又有什么区别呢?一日丹霞山上,看见美丽的夕阳,我想:如果爱只是一个人坚持,就像站在此岸望着彼岸,最终受伤的只会是自己。有多少人因为受过伤害,便只能带着心酸的记忆每天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,那种痛,没有体会过的人不会知道它是如何地撕心裂肺、痛彻心扉。如若彼此只把痛埋在心里,而没有坦诚地说出来,此岸不懂彼岸的伤,彼岸也不会懂此岸的悲,就像白天又怎能明白夜的黑呢? 有些人,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,一次之后,宁愿荒芜。后来的人,只能眼睁睁看它荒芜死去。但又何必可惜呢?昙花一现的惊艳,只要出现一次就已足够,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,因为静默,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。只是,我真的不喜欢这样偏执的人,虽然,现在的我似乎也找不到自己的心,更不知道应该安放在何处…… 以前从不迷信的我,也逐渐开始对命运臣服,上天安排了什么的际遇,一定有它的道理,是悲是喜,我觉得却是看你的心情而已。如若一味地觉得老天不公平,把伤和痛都强加给你,心情苦闷一定会越过越觉得辛苦;但换个角度去坦然地接受,甚至感谢老天给予的考验,觉得那是一种恩赐和历练,上天让你从中学到了人生中更多的知识,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吗?感情也一样,会离开的人本来就不属于你,所以也不值得你伤心哭泣,离开了一个地方,风景便不再属于你,请记得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可以了,真的没有必要把痛苦继续延续下去…… 还是会被所谓的爱情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,或许这只能证明我还没丧失爱的能力,只是谁是我的彼岸,而我又是谁的花……也许慢慢地,时间会给我最终的答案。谁是我的彼岸,我是谁的花……
本篇文章来源于[爱情人网,www.iqingren.com]
原文链接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