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看完《Friends with Benefits》(以下简称《FWB》)。
有人说,现实中,能够像《FWB》中的炮友那样终成眷属的,可能性几乎为0。
而我却觉得,《FWB》很真实,尤其是那些“事”后略带尴尬又是故意为之的对白。
驴友、球友,都不乏逐渐好感终成眷属的,大家也都希望在这些场景中寻找到自己的真爱。我想没人能够证明,炮友终成眷属的比例比上述诸友都低。
那为什么炮友终成眷属就被想当然的认为,“可能性极低”。
大概是我们认为性与爱的关系更密切,性相对于旅游、打球,本就更应该与爱情一起出现。那么即使炮友产生的爱情与驴友球友一样多,我们也会认为“比例低”。
我们对炮友终成眷属的潜在期望太高了,与我们潜在的期望对比,同样的可能性就相对“显得”低了。
我到底想说什么?我想说,我是一个一直学不会在有性之前说爱的人,我认为两个人的性是否如彼此所想,是两个人能否相爱长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有哥们到了年龄,匆忙婚了,婚姻中得不到的释放,到会所、到东莞寻觅。我不想那样我反感那样,我苛求婚姻中的性包含着所有的释放,让我们都别无他求。
所以我无法在有性之前,说“我爱你”,我担心,万一有“这不行”“那不好”“太变态”从你嘴里蹦出来,让我变成一个缺乏“释放”的男人,或是一个瞒着老婆往东莞跑的男人。
《FWB》又让我想起截止目前令我最震撼的爱情电影——《三日危情》。
一直认为《三》很真实,哪个国家没有越狱的情况,谁又能证明那些越狱成功的人,不可能是在自己心爱的人精心策划的帮助下?
爱,只有一个目的:我要跟你在一起。
当我们在法律范围内,尝试了所有可能的途径,无路可走的时候,我们是放弃“跟你在一起”的目的,还是放弃“合法的初衷”呢?
放弃了“跟你在一起”,我们做了是“合法的公民”,可我们的爱,我们的家呢?
放弃了“合法的初衷”,或许要从此浪迹天涯,但我们得到了爱,得到了家,不管沦落天涯何处,我们始终跟家在一起。
如果爱不足够让我们如此冲动,那还有什么能够?
本篇文章来源于[爱情人网,www.iqingren.com]
原文链接地址: